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摘要 | |
---|---|
来源:交通运输协会 | 发布日期:2011-06-27 |
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规划纲要共分十六篇六十二章。现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部分章节简要摘录如下,供本集团员工学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基本要求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快发展服务业。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着力点。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只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完善区际交通网络、 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煤运通道建设,发展高速铁路,形成快速客运网,强化重载货运网。完善国家公路网规划,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瓶颈路段建设,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大力推进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推动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和港口规模规模化发展。完善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等运输系统,提升沿海地区港口群现代化水平。完善以国际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为骨干、支线机场为补充的航空网络,积极推动通用航空发展,改革空域管理体制,提高空域资源配置使用效率。 ——建设城际快速网络 适应城市群发展需要,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以国省干线公路为补充,推进城市群内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建成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推进重点开发区域城市群的城际干线建设。
(太湖编辑部摘编)
|